С˵ > > 带我去远方 > 第497章 简在帝心

第497章 简在帝心

ƼĶĺԺкı飺Ұսˢʦ𱬸ĺϻڣпƵͶϴʧܣתҵ8900ڹŮѣȫ󣬲ȾѪ׽ɽ㣬裬ưըŮСʦö;

    玉郎大厦高十层,建筑面积约九千平。
    听起来并不大,但对于玉郎机构这样一个以内容创作为产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已经很大了。
    林氏影业搬进来之前,这里仍有不少空余的办公场地。
    搬进玉郎大厦后,林氏影业占据了大厦的九、十两层楼,陶玉书在九层的东北角设置了一间专门的放映室。
    一路走来,余玉溪和章艺谋满心惊讶与振动。
    通过那些职员们的问好,两人不难判断出来,这些人竟然都是林朝阳夫妻俩的员工。
    一整栋楼,数百个员工,这是什么概念?
    章艺谋工作的西安电影制片厂那么大个厂子,员工数也不会比这里多多少。
    不过两人更好奇的是身处的这座大厦,也不知道是租还是买的。
    听说香江房价惊人,一平方米上万港元,这么大规模的一座建筑,至少也得几千万港元吧?哪怕是租也得不少钱吧?
    尽管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惊讶,但余玉溪和章艺谋谁都没有去问这件事。
    等到了放映室之后,陶玉书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已经等在这里的两位老者。
    “这位是李翰祥导演,这位是吴思远导演,这二位现在都是林氏影业的艺术顾问。”
    李翰祥就不用说了,从林氏影业还没成立,就跟着林朝阳赚钱,吴思远则是今年被拉上林氏影业的战车的。
    最近这半年,林氏影业的制片量暴增,10月份搞定了自由总会之后,陶玉书便聘请李、吴二人成为了公司顾问。
    他们二人虽然已经过了创作的巅峰期,但若论艺术嗅觉和创作经验,恐怕要甩年轻导演们几条街。
    寒暄一阵后,电影开始放映。
    《红高粱》的故事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我奶奶(九儿)和我爷爷(余占鳌)冲破封建束缚,历经艰难后一起经营酒坊。
    但不幸的是赶上了鬼子侵华,我爷爷带着伙计们去打鬼子,最后我奶奶和酒坊伙计却因此而被鬼子杀害。
    电影情节基本还原了小说,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浓烈的色彩和豪放的风格,较之章艺谋之前掌镜的《黄土地》更加极端。
    《红高粱》的拍摄手法非常艺术化,这样的电影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稍微有一些观影门槛。
    但章艺谋有个好处是,他不像陈凯戈那样喜欢故作高深,因而只要观众有点耐心,看他的电影并不难。
    电影放映结束,章艺谋有些紧张的看向陶玉书和林朝阳。
    现在距离电影制作完成已经近三个月了,期间《红高粱》在燕影厂、西影厂、电影局等地都放映过。
    不管是领导还是同行,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不低,这些评价给了章艺谋很大的自信。
    但今天这场放映让他紧张的原因是在于,林朝阳夫妻俩是投资人,在满足自身艺术追求的同时,章艺谋也希望能够让这二位掏出真金白银的老板满意。
    “李导、吴导觉得怎么样?”陶玉书没有先评价,而是问起了李翰祥和吴思远的意见。
    “拍的很好。”李翰祥率先肯定。
    “这部电影跟我以前看过的许多内地电影都不一样。对比构图用的很好,很有自己的特色,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运动镜头也很有表现力,不安与躁动、情感和欲望都被表现了出来。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色彩的运用,我只能说艺谋是个天才的摄影师。”
    李翰祥简洁的讲出了对《红高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他是导演,分析的角度也是站在专业性的立场上,而非普通观众看电影的方式。
    等他说完,吴思远也补充了几句,同样是好评。
    两人的表态让章艺谋心中升起几分喜悦,这个时候陶玉书说道:“两位导演说的都很中肯。电影确实拍的很好,艺谋用心了!”
    终于得到了陶玉书的肯定,章艺谋心中高兴的同时,也放下了精神上的重担。
    聊了一阵电影,陶玉书看了一眼时间,“马上下班了,晚上我给玉溪和艺谋接风,李导、吴导一起吧。”
    李翰祥和吴思远笑着答应。
    晚上的接风宴在香港仔的珍宝海鲜坊,余玉溪和章艺谋看着香江的夜景陶醉不已。
    席间聊起,两人才知道,原来林氏影业最近刚刚收购了香江的一家上市公司,也就是他们白天看到的玉郎机构。
    听着那动辄数亿港元的数字,两人不禁暗自咋舌。
    他们不敢相信,林朝阳夫妻二人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实力。
    翌日上午,陶玉书和余、章二人一起乘飞机飞往西柏林。
    今年的西柏林电影节正好赶上过年,她得等年后再回去了。
    林朝阳在香江待了一天,见了一下庄重文,和他简单的交流过文学奖筹备的事,先坐飞机回了燕京。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林朝阳回来这天赶上了燕京难得的大雪,下出租车后闻着凛冽的空气,他忍不住打了个鼻涕。
    放眼望去,整条长安街乃至燕京城银装素裹,白练当空。
    林朝阳提着行李,由大六部口街转入小六部口胡同,一路留下的脚印没一会儿功夫就被落雪覆盖掉了。
    敲响房门,没过一会儿,院子里传来嘻嘻哈哈的笑声和脚步撵在积雪上的咯吱声。
    院门打开,已经上初三的陶希文站在门口,他腿边还跟着冬冬。
    “姑父,你可回来了!”
    “希文又长高了!”林朝阳笑着跟陶希文打了个招呼。
    “爸爸!爸爸!”
    冬冬急切的跳着脚,生怕被忽略。
    “姑父,我帮你拿吧。”
    陶希文很有眼力见的接过了林朝阳的行李,林朝阳任由他接过去,然后抱起了冬冬。
    先在他脸上嘬了一口,然后问:“想没想爸爸?”
    已经过了五周岁的冬冬脸蛋仍是肉嘟嘟的,他口齿清晰的答道,“想了!”
    林朝阳又问:“妹妹呢?”
    “妹妹在跟武哥玩。”
    林朝阳好奇的看向陶希文,“你小姑呢?”
    陶希文摸了摸鼻子,不知该怎么回答,“在屋里了。”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透了一股“这事跟我没关系”的既视感。
    小家伙,人不大,心眼儿不少。
    走进内院,林朝阳便看到了正在东厢房带孩子的陶希武,他推门进去,才看到晏晏正蹲在地上玩过家家。
    抱着女儿亲了两口后,林朝阳去寻找陶玉墨的踪影。
    其实也不用寻找,她就在正房呢,只不过这会儿正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根本没有听见院里的动静。
    直到林朝阳推门而入,她才意识到家里进来人了。
    “你倒是潇洒!”
    林朝阳语气幽幽,让人猜不出是喜还是怒。
    见到他的第一眼,陶玉墨下意识的心虚了一下,但很快又镇定了下来。
    “姐夫,你怎么回来了?”
    林朝阳无语的看了她一眼,“我家,我还不能回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你怎么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
    “提前说干什么?让你有准备毁尸灭迹啊?”
    “什么叫我毁尸灭迹!我玩个游戏怎么了?”
    陶玉墨的语气既委屈又有点愤怒,如果要找一个参照物的话,大概就是皇叔醉眼朦胧:我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
    林朝阳也不回答她的话,走过去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小,又开始清理起一地的瓜皮纸屑。
    陶玉墨哪里还不明白,姐夫这是在用行动阴阳怪气她。
    她冷哼一声,嘀咕道:“你们在香江才潇洒呢!”
    林朝阳笑道:“是,我们潇洒,你辛苦了。”
    陶玉墨心虚之下,转移话题道:“就你回来了?我姐呢?”
    “你姐去西柏林参加电影节了,大概得过完年才能回来。”
    “啊?”
    陶玉墨没忍住心中的惊讶与失落,她不关心姐姐能不能回来过年。
    她关心的是姐姐要是不回来,那这两个小不点儿她得看到什么时候去?
    打工还有个周末呢!
    林朝阳猜到她的心思,打趣道:“有希文和希武在,你有什么可‘啊’的?”
    陶玉墨底气不足的说道:“听不懂你说什么,我一个人可是看四个孩子。”
    “是吗?那可真是辛苦!”林朝阳打趣了一句,又问站在门口的陶希文,“你小姑一天给你们兄弟俩多少工钱啊?”
    陶玉墨立刻瞪了陶希文一眼,他讷讷不敢言。
    好不容易找到个寒假“勤工俭学”的机会,他很珍惜。
    “你可想好了啊,过年姑父还打算带你去马克西姆吃大餐呢!”
    马克西姆西餐厅,八十年代需要人均消费100块以上的西餐厅。
    林朝阳的条件很有诱惑力,陶玉墨本能的对大侄子没信心,刚准备使个眼色让他一定要顶住敌人的糖衣炮弹,却根本来不及。
    “五毛钱!”
    林朝阳轻笑着对陶玉墨说道:“五毛钱?你也太黑心了,这算雇佣童工吧?”
    “什么雇佣童工,他们是勤工俭学。”陶玉墨嘴硬的说了一句,然后狠狠瞪了大侄子一眼。
    “姐夫,坐了一天飞机,累了吧?赶紧坐下歇歇,我给你倒杯茶。”
    陶玉墨一改刚才的嚣张姿态,变得殷勤起来。
    她不是怕姐夫,而是怕姐夫跟姐姐告状。
    玩笑过后,林朝阳问:“阿娣呢?”
    陶玉墨回燕京的时候,陶玉书特地让保姆阿娣跟她一起回来照顾两个孩子。
    “去买菜了,估计快回来了吧!”
    两人说完没一会功夫,阿娣买完菜回来了。吃过饭后,外面的雪才停。
    隔天,林朝阳本打算去父母那和陶家露个面,林二春先来了。
    他见着就林朝阳一个人回来,有些稀奇的问:“玉书呢?”
    林朝阳便说了陶玉书去参加西柏林电影节的事,林二春听完不知为何神色复杂。
    “玉书为了这个家,辛苦了啊!”
    二春同志说这话时不自觉的叹着气,仿佛在无声控诉着儿子的软饭硬吃。
    “我写作也挺辛苦。”
    林朝阳的话没有引来二春同志的同情,反而一脸嫌弃,“你辛苦?你要是把下巴颏上那点膘收一收我还能信!”
    林朝阳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也不胖啊,这都有下颌线呢。
    林二春不知道林朝阳回来,他来小六部口胡同是为了看孙子、孙女。
    小孩子闲不住,跟爷爷说了几句话,两个孩子就都跑开去玩了。
    “我听玉墨说,你们在香江生意做的挺大,还收购啥公司了?”
    “嗯。收购了一家,做大做强嘛。”
    “要不说还得是大学生。你看看你,初中毕业,除了写书啥也不会。”
    嗯?
    来自亲爹的嫌弃让林朝阳猝不及防,前几年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咱们家娶到玉书这样的媳妇,真是烧了高香了!”
    差不多得了啊,我好歹也是你儿子!
    看懂了林朝阳的眼神,二春同志终于收住了话头。
    林朝阳把话题转移到他的房屋租赁大业上,说起这个话题,林二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一晃他干这营生也三年了,手里光是四合院就收了快30套,这些四合院遍布四九城,规模、建造年代不尽相同。
    若是放在后世,将会是一笔天大的财富。
    林朝阳很想对二春同志说,其实你才是咱们家最能赚的那个。
    除了快30套完整的四合院之外,林二春手里还有近百间平房,大多都分布于城外的大杂院内。
    这年头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公房,私房并不多,交易的就更少了。
    林二春三年来可劲儿的收房子,也只攒了这么多房子而已。
    “你刚才有句话说的对,做大做强。我发现这房子越多,只要管理到位,有些事情反而没那么麻烦……”
    林二春说起生意经忍不住兴奋起来,这个兴奋一方面是因为赚钱,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老有所用,在燕京这地界又发挥上了余热。
    “今年至少能赚这个数……”
    林二春朝林朝阳比划了一个手势,一巴掌缺了个大拇指:四万块。
    他说起来由不得发出感叹,在农村苦哈哈了一辈子,没想到临了临了在燕京当上了资本家。
    “爸,现在不流行‘资本家’了,得叫企业家。”
    林二春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啥企业家,就一个收租的。”
    他又说道:“你还别说,我发现你小子干活不行,眼光不错。不仅能娶着玉书这么好的媳妇,看行情也挺准的。”
    “啥意思?”
    “燕京的房价又涨了!”
    现阶段,尽管国内已经开启了商品房试点,但本质上来说还不存在房地产市场,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还是以福利住房为绝对主力。
    林二春说燕京的房价又涨了,并不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说,而是指他经历的这些私房交易。
    较之三年前,燕京的私房交易价格已经有了较大的涨幅。
    “以前二环附近一进的院子多少钱?便宜的三千,贵的四千块,怎么着都够了。
    现在,少于五千块钱人家朝都不朝你一眼。
    唉,你说照这么个涨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在商品房没有大行其道的年代,房价的增长才是真正反映市场化的指标,反倒是后世那种由ZF供地、开发商操盘的形式……
    “甭管涨多少,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人需要房子,才有这个市场。
    老百姓没钱、工资收入低、私房数量还少,房价却仍在涨,这说明住房条件不仅是没有改善的,还在进一步恶化。”
    林二春点了点头,难得的夸了林朝阳一句,“行,没白在玉书跟前儿受熏陶,这份见识比我强。”
    我谢谢您!
    翌日,林朝阳打算去商场采购点年货。
    刚下了一场大雪,道路不算好开,到了商场,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看着那厚厚的人群,林朝阳还是退却了。
    双轨制并行、经济过热、货币超发,今年以来老百姓已经能明显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
    又赶上年关,抢购商品的热潮自然要比前几年更凶猛。
    林朝阳知道,现在的抢购潮已经是接下来的几年里最温和的。
    他想了想,没有在商场盘桓,跑去友谊商店和华侨商店采购了一圈,将车子装的满满当当的,然后开往燕大。
    到了朗润湖公寓楼下,他打开后备箱,左手拎、右手提,将东西送上了楼。
    见到陶父陶母,两位老人少不得又问起陶玉书,听说女儿现在人在国外,陶母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为了赚钱什么都顾不上了,孩子不管、过年也不回家……”
    “好了!就是晚点回来,又不是不回来。”
    陶父打断她,问林朝阳:“希文、希武在你那待的怎么样?”
    “好着呢。现在大了,懂事了,还知道看着弟弟妹妹。”
    陶母露出欣慰的笑容,“比他爸小时候强,他爸小时候就知道欺负弟弟妹妹。”
    不在场的大舅哥膝盖中了一箭,陶父接着又关心了林朝阳夫妻俩这几个月在香江的经历。
    中午在陶家吃过饭,他又去了华侨公寓一趟,傍晚跟父母一起吃了顿饭。
    春节倏忽而过,大年初三去杜家吃饭,林朝阳见到了杜峰,较上次见面,他又胖了一圈。
    林朝阳知道这大概都是喝酒应酬的后果,劝诫道:“你悠着点,钱不是一天赚的,别把身体搞垮了。”
    “没事。我主要是吃的太好了,天天下馆子。”
    杜峰不甚在意。
    八十年代,人们还没有以瘦为美的概念,富态与丰腴反而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杜峰又兴奋的拉着林朝阳说起了服装城的事。
    燕京亚欧服装城第一年的发展势头良好,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去年一整年投入巨资在沪上和石家庄分别复制了两家服装城。
    模式几乎跟燕京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沪上的格调要更高一些,杜峰在南京路上租下了一处近5000平的卖场,投资近300万元。
    沪上人民本身就讲腔调,比燕京人民更舍得在穿衣打扮上花钱。
    沪上店开业首日,销售额高达26.9万元,可谓一炮打响。
    之后销售额略有回落,但很快便平稳下来,稳中有升。
    开业九个月时间,利润几乎追平了燕京店。
    跟沪上店的突飞猛进比起来,石家庄店的表现平平。
    “算上石家庄店的盈利,去年一年整好赚了2000万!”杜峰说到最后,眼中放光,得意非凡。
    “我打算明年再开两家店。”杜峰言语间满是豪情壮志。
    “你自己安排就行。”
    杜峰知道姐姐、姐夫在香江干的都是收购上市公司的大生意,看不上他这仨瓜俩枣的小生意。
    他忍不住畅想,“姐夫,你说等咱这服装城再发展壮大壮大,去香江上个市咋样?”
    “你以为去香江上市是那么容易得事?你与其想在香江上市,不如想在内地上市。”
    “咱们这连个证券交易所都没有,咋上市?”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林朝阳说。
    杜峰看着林朝阳的眼睛,觉得姐夫这话必定不是信口开河,他偷偷的问:“姐夫,你是有什么内幕消息?”
    “没有。我只是觉得金融领域的开放也是改革开放的一部分。”
    杜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觉得姐夫说的很有道理。
    隔天,林朝阳去了一趟王濛家。
    见林朝阳拎着东西上门,王濛调侃道:“你这属于行贿吧?”
    “那你可千万别接,接了我回头就举报你去。”
    开了两句玩笑,王濛请林朝阳坐下,给他倒了杯茶。
    林朝阳今天来是为了文学奖的事,他得先跟王濛聊聊情况。
    “就你提的那些要求,有些人肯定是不同意的。
    国内办的重要文学奖项一向都是文协主导的,按照你的说法,文协要干的活不少,权力却少多了。”
    林朝阳喝了口茶,放下茶杯。
    “这话不对。活再多,还能比茅盾文学奖的活多吗?
    事实上,这仍旧是你们文协主导的奖项。我不可能在这种文学奖项上花费太多的心思,以后还是以你们为主。
    现在有些同志觉得权力少了,无非是把评奖这事当成了文协的禁脔,觉得怎么评奖应该由文协来说了算,庄先生只要负责出钱就行了。
    说白了,是当权者的傲慢。”
    林朝阳嘴上不留情,王濛脸色不虞,“你来就是为了批判我们文协的?”
    “你要少发些牢骚,我也不会说这些话。”
    “事情都给你办了,发两句牢骚还不行?”
    “你们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一年几十万元给出去,人家提点意见还不行?”
    两人各有各的理,掰扯了一会儿,王濛才道:“好了。反正你的要求文协也答应了,等过两天你去文协,跟达成同志他们再商量商量细节的事。”
    “成。”
    林朝阳来就是为了跟王濛通个气,聊完了奖项的事,王濛又关心起了他们夫妻俩在香江的发展。
    问起了林氏影业收购玉郎机构的内幕。
    “你还关心这个呢?”
    “不是我关心,是有人关心。”王濛的眼神似有深意,耐人寻味。
    他又说了一句,“你们夫妻俩在香江的发展,可一直都是新H社在香江同志的关注重点。”
    王濛的话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简在帝心。
    林朝阳便把收购玉郎机构的前后跟他说明了一番,王濛蹙眉问道:“那个李兆福,给你们提供资金,没什么要求吗?”
    “没有。他受港府的排挤,差点陷入牢狱之灾。现在也算是淡出江湖,不问世事了吧。”
    “这人对香江的金融事业居功至伟,而且愿意团结华资和华人经纪,也算是有些情怀,就这么退出实在可惜。”
    林朝阳理解王濛口中的“可惜”是什么意思,香江回归在即,上面需要团结香江社会各界,也需要在关键岗位上的掌控。
    “没办法。毕竟还没回归,港府还是说了算,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王濛又问:“我听说,玉郎机构旗下有几家媒体?”
    “不错。《天天日报》《青春》《清新杂志》等一共四家,经营状况都还算不错,《天天日报》发展的尤其好。
    当初我们收购玉郎机构,这些媒体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王濛嘴角含笑,“为什么觉得媒体重要?”
    “媒体就是话语权,香江回归,我们这些中华儿女也希望为国家尽点绵薄之力。”
    王濛觉得林朝阳的话有点肉麻,就是故意说给他听的。
    “你那什么表情?”林朝阳质问他。
    “没什么,你们夫妻俩有心了。”王濛难得夸奖了林朝阳一句。
    然后又说:“你们公司以后要是需要资金或者帮忙的话,可以联系几家公司……”
    王濛提到的几家公司都是在香江展开业务的国企,林朝阳摇了摇头,“我们跟国企的往来还是越少越好。”
    王濛略作沉吟,也明白了他的顾忌,说道:“这样也好。不过这样一来,你们夫妻俩在香江就要辛苦点了。”
    “知道我们辛苦,就对我客气点,以后我就是TZ对象了。”
    王濛笑骂了一句,“说你胖,你就喘。”
    而后他正色道:“好好干,不要有思想负担。能帮上忙最好,帮不上忙也没关系,别让人家盯上。”
    最后这句话,有些不讲原则,王濛是以朋友的身份讲的。
    “明白,我也只是顺势而为。”

ַhttps://mdlly.com/xs/2/2196/667345.htmlֻûhttps://mdlly.comܸʵĶ顣

ܰʾ س[Enter] Ŀ һҳ һҳǩ´μͽڴ󣿵˾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