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立朱允炆的话,大明需要中山王府一脉的武将
徐妙锦接着道。
“大哥,你们常年在军中,很多朝会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但从今年起,你得找个借口,多去参加各种朝会,最好一场都别落下。”
“而且,要和朝臣们搞好关系,尽快摸清楚陛下的意向。”
“若确定是朱允炆被立为储君,那咱们徐家暂且还能平安,可要是朱允熥被立,那咱们就得提前做准备了。”
徐允恭思索片刻,说道。
“等等,五妹,你先别急。”
“你刚才说淮西勋贵会倒霉,立朱允熥时徐家也会遭殃,这在逻辑上说不通啊!”
“不管立朱允炆还是朱允熥,在别人眼中,甚至在老爷子心里,咱们徐家都是和燕王站在一起的。”
“要是立了朱允炆,咱们徐家凭什么就能安全呢?”
徐妙锦笑着解释道。
“大哥,你想想,如果老爷子要为朱允炆铺平道路,把淮西勋贵都清理掉了,那以后朱允炆靠谁来打仗?”
“要是国家遭遇内忧外患,大明没有能征战沙场的武将,这江山可怎么守?”
“不管立谁为储君,老爷子最在乎的永远是帝国的长远利益!”
“所以要是立朱允炆,就得给储君留下武将保卫江山,淮西勋贵要是没了,就只剩下咱们中山王府。”
“只要把咱们限制在应天,武将的力量就还在,虽然咱们和燕王的关系会让皇帝有所顾虑,但咱们背后的武将能为朝廷所用。”
“所以,我说那个时候徐家还能安稳些,大不了就是被圈禁在应天,再不济也就是被剥夺权力,做个清闲的富贵人家。”
徐妙锦微微眯起凤眸,继续说道。
“不过,我总觉得可能不是朱允炆。”
徐允恭不解地问。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有什么依据吗?”
徐妙锦答道。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太子去世后,朱允炆按说离储君之位最近,可却一点要被立储的迹象都没有。”
“大哥,你最近有没有听到关于朱允炆要被立储的传言?”
嘶!
徐允恭虎目中闪过一丝光亮,最后重重地摇了摇头。
自古以来,立储是国家头等大事。
只要上位者有这个想法,官员们肯定会有所耳闻。
虽说徐允恭不常上朝,但他毕竟身处上层圈子,可奇怪的是,他确实没听到任何相关消息。
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正和五妹的猜测相吻合吗?
若不是朱允炆,那徐家可就真的危机重重了!
徐家三兄弟的脸色变得极为凝重。
不过,听了徐妙锦的分析,原本模糊不清的局势,此刻总算是稍微清晰了一些。
徐妙锦也不再卖关子,又道。
“要是朱允熥被立为储君,那咱们徐家的危机很快就要降临了!”
徐允恭立马打断了她。
“可是,现在朝堂上到底立谁为储君还不确定,既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允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徐膺绪也赶紧在一旁附和道。
“老爷子会不会从藩王中选?”
徐妙锦瞪了徐膺绪一眼,没好气地道。
“你别在这儿瞎凑热闹!”
徐膺绪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闭上了。
徐妙锦无奈地说道。
“若从藩王中选,那除了二皇子秦王,还有谁有资格?”
“你觉得一个生性残暴、天天杀人的藩王,能入老爷子的眼?能成为合格的帝王人选?”
“你觉得秦王朱樉能挑起朱家江山的重担?”
徐膺绪被怼得无言以对。
徐妙锦没好气地继续说道。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比皇帝还聪明?”
徐膺绪的脸涨得通红。
“你二哥我也是为徐家好,五妹你怎么老针对我呀?”
徐妙锦冷哼一声。
“你自己心里明白!”
徐膺绪小声嘀咕道。
“五妹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啊!”
“我就得罪你一次,你就记这么久,我不也是担心你,为你考虑嘛。”
徐允恭摆摆手,威严地道。
“成了,别扯这些没用的,五妹你接着说。”
徐妙锦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说道。
“该分析的都分析完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咱们徐家目前的处境都不容乐观。”
“就算现在看似安稳,也只是表面现象,这种安稳持续不了几年。”
“等确定了老爷子的想法后,咱们徐家就得立刻准备应对之策。”
徐允恭点头道。
“行,大哥我会重点关注老爷子立储意向的。”
“那之后呢,具体又该怎么应对?”
徐妙锦表情变得格外凝重,沉声说道。
“待燕王回北平后,咱们徐家绝对不能再和他有任何往来!”
“必须彻底切断联系!”
“千万不能留下任何让老爷子治罪的把柄!”
徐允恭点点头,冷冷地看了徐膺绪和徐增寿一眼。
“你俩要是再敢自作主张,我饶不了你们!”
两人尴尬地笑着,连口都不敢开。
徐妙锦接着说道。
“若大哥只是想让徐家平平安安,哪怕被剥夺所有权力,只要能保证生活无忧,那咱们就继续保持低调。”
“但要是大哥想让徐家世代掌权,甚至希望徐家万代之后都能像现在这样有权有势……”
“那就得投钱。”
徐允恭一脸疑惑。
“投钱?这是什么意思?”
徐妙锦说道。
“我有一个能让徐家世代昌盛,永不衰败的策略。”
听到这话,徐允恭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徐膺绪和徐增寿也搓了搓手,竖起了耳朵。
徐妙锦说道。
“前期,咱们把徐家的钱财都拿出来,用以兴办书院!”
“咱们在现有的县学、府学、院学之外,在全国各地逐步建立书院。”
“书院建成后,还得继续投入资金,打造强大的师资队伍!”
“咱们要从各地的学府,甚至私学里去争抢优秀的师资,把大儒、先生,还有那些落魄的举人都聘请到咱们书院来当老师。”
“咱们出的价钱要比别人高,两倍不行就三倍……”
徐允恭刚想开口,徐妙锦抬手示意他先别说话,让自己把话说完。
“等咱们的师资团队组建好了,千万不能主动和国家抢人才。”
“有了名师之后,孩子的家长们自然会主动把孩子送到咱们书院来求学。”
“等好的师资都被咱们徐家收拢了,县学、府学的师资不如咱们,家长们还会把孩子往官方学校送吗?”
“大哥,你们常年在军中,很多朝会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但从今年起,你得找个借口,多去参加各种朝会,最好一场都别落下。”
“而且,要和朝臣们搞好关系,尽快摸清楚陛下的意向。”
“若确定是朱允炆被立为储君,那咱们徐家暂且还能平安,可要是朱允熥被立,那咱们就得提前做准备了。”
徐允恭思索片刻,说道。
“等等,五妹,你先别急。”
“你刚才说淮西勋贵会倒霉,立朱允熥时徐家也会遭殃,这在逻辑上说不通啊!”
“不管立朱允炆还是朱允熥,在别人眼中,甚至在老爷子心里,咱们徐家都是和燕王站在一起的。”
“要是立了朱允炆,咱们徐家凭什么就能安全呢?”
徐妙锦笑着解释道。
“大哥,你想想,如果老爷子要为朱允炆铺平道路,把淮西勋贵都清理掉了,那以后朱允炆靠谁来打仗?”
“要是国家遭遇内忧外患,大明没有能征战沙场的武将,这江山可怎么守?”
“不管立谁为储君,老爷子最在乎的永远是帝国的长远利益!”
“所以要是立朱允炆,就得给储君留下武将保卫江山,淮西勋贵要是没了,就只剩下咱们中山王府。”
“只要把咱们限制在应天,武将的力量就还在,虽然咱们和燕王的关系会让皇帝有所顾虑,但咱们背后的武将能为朝廷所用。”
“所以,我说那个时候徐家还能安稳些,大不了就是被圈禁在应天,再不济也就是被剥夺权力,做个清闲的富贵人家。”
徐妙锦微微眯起凤眸,继续说道。
“不过,我总觉得可能不是朱允炆。”
徐允恭不解地问。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有什么依据吗?”
徐妙锦答道。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太子去世后,朱允炆按说离储君之位最近,可却一点要被立储的迹象都没有。”
“大哥,你最近有没有听到关于朱允炆要被立储的传言?”
嘶!
徐允恭虎目中闪过一丝光亮,最后重重地摇了摇头。
自古以来,立储是国家头等大事。
只要上位者有这个想法,官员们肯定会有所耳闻。
虽说徐允恭不常上朝,但他毕竟身处上层圈子,可奇怪的是,他确实没听到任何相关消息。
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正和五妹的猜测相吻合吗?
若不是朱允炆,那徐家可就真的危机重重了!
徐家三兄弟的脸色变得极为凝重。
不过,听了徐妙锦的分析,原本模糊不清的局势,此刻总算是稍微清晰了一些。
徐妙锦也不再卖关子,又道。
“要是朱允熥被立为储君,那咱们徐家的危机很快就要降临了!”
徐允恭立马打断了她。
“可是,现在朝堂上到底立谁为储君还不确定,既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允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徐膺绪也赶紧在一旁附和道。
“老爷子会不会从藩王中选?”
徐妙锦瞪了徐膺绪一眼,没好气地道。
“你别在这儿瞎凑热闹!”
徐膺绪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闭上了。
徐妙锦无奈地说道。
“若从藩王中选,那除了二皇子秦王,还有谁有资格?”
“你觉得一个生性残暴、天天杀人的藩王,能入老爷子的眼?能成为合格的帝王人选?”
“你觉得秦王朱樉能挑起朱家江山的重担?”
徐膺绪被怼得无言以对。
徐妙锦没好气地继续说道。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比皇帝还聪明?”
徐膺绪的脸涨得通红。
“你二哥我也是为徐家好,五妹你怎么老针对我呀?”
徐妙锦冷哼一声。
“你自己心里明白!”
徐膺绪小声嘀咕道。
“五妹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啊!”
“我就得罪你一次,你就记这么久,我不也是担心你,为你考虑嘛。”
徐允恭摆摆手,威严地道。
“成了,别扯这些没用的,五妹你接着说。”
徐妙锦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说道。
“该分析的都分析完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咱们徐家目前的处境都不容乐观。”
“就算现在看似安稳,也只是表面现象,这种安稳持续不了几年。”
“等确定了老爷子的想法后,咱们徐家就得立刻准备应对之策。”
徐允恭点头道。
“行,大哥我会重点关注老爷子立储意向的。”
“那之后呢,具体又该怎么应对?”
徐妙锦表情变得格外凝重,沉声说道。
“待燕王回北平后,咱们徐家绝对不能再和他有任何往来!”
“必须彻底切断联系!”
“千万不能留下任何让老爷子治罪的把柄!”
徐允恭点点头,冷冷地看了徐膺绪和徐增寿一眼。
“你俩要是再敢自作主张,我饶不了你们!”
两人尴尬地笑着,连口都不敢开。
徐妙锦接着说道。
“若大哥只是想让徐家平平安安,哪怕被剥夺所有权力,只要能保证生活无忧,那咱们就继续保持低调。”
“但要是大哥想让徐家世代掌权,甚至希望徐家万代之后都能像现在这样有权有势……”
“那就得投钱。”
徐允恭一脸疑惑。
“投钱?这是什么意思?”
徐妙锦说道。
“我有一个能让徐家世代昌盛,永不衰败的策略。”
听到这话,徐允恭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徐膺绪和徐增寿也搓了搓手,竖起了耳朵。
徐妙锦说道。
“前期,咱们把徐家的钱财都拿出来,用以兴办书院!”
“咱们在现有的县学、府学、院学之外,在全国各地逐步建立书院。”
“书院建成后,还得继续投入资金,打造强大的师资队伍!”
“咱们要从各地的学府,甚至私学里去争抢优秀的师资,把大儒、先生,还有那些落魄的举人都聘请到咱们书院来当老师。”
“咱们出的价钱要比别人高,两倍不行就三倍……”
徐允恭刚想开口,徐妙锦抬手示意他先别说话,让自己把话说完。
“等咱们的师资团队组建好了,千万不能主动和国家抢人才。”
“有了名师之后,孩子的家长们自然会主动把孩子送到咱们书院来求学。”
“等好的师资都被咱们徐家收拢了,县学、府学的师资不如咱们,家长们还会把孩子往官方学校送吗?”
ַhttps://mdlly.com/xs/2/2079/541921.htmlֻûhttps://mdlly.comܸʵĶ顣
ܰʾ س[Enter] Ŀ һҳ һҳǩ´μͽڴ˾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