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胆大包天,质疑老朱
方孝孺接着追问。
“那依您看,朱小宝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在为百姓做主,惩治恶人吗?”
“您如此坚持要严惩朱小宝,是在偏袒文英豪,还是对他心怀同情?”
黄子澄冷笑一声,说道。
“你少在这儿偷换概念!”
“朱小宝杀人是一回事,文英豪有罪是另一回事,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方孝孺却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两件事本就紧密相连,按照您的说法,如果抛开事情的前因后果,假设您黄子澄造反了,那我杀了您,是不是也算是犯罪呢?”
“单从杀人这个行为来看,确实是犯罪,对吧?”
“可要是因为您造反,我杀您就是为了伸张正义,尽忠报国,又何错之有?”
这两位在当时都是能言善辩的文人,此刻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相比之下,方孝孺的言辞似乎更胜一筹。
黄子澄被气得满脸通红,差点没把肺气炸,愤怒地骂道:
“你简直胡说八道!”
“本官一心为国,怎么可能造反?”
方孝孺却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
“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你!”
黄子澄气得胡子都跟着颤了起来。
周围的淮西勋贵们看到这一幕,不禁多看了方孝孺几眼,心中有些兴奋。
在这种时候,还真得拉拢几个像方孝孺这样的文人,用文人去对付文人,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反正这些文人都喜欢用道德来标榜自己,那就看谁能在这场道德较量中占据上风了。
这时,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开口了,声音低沉而威严。
“黄子澄,照你这么说,文豫章全家是咱杀的,那咱是不是也犯了罪?”
“黄子澄,你是不是也想杀了咱?”
朱元璋目光如炬,冷冷地盯着黄子澄。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不敢出声,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黄子澄战战兢兢地说道。
“微臣不敢!”
朱元璋接着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没错。”
“你饱读诗书,应该知道傅子说过,树立善念、防范恶行叫做礼。”
“禁止错误、确立正确叫做法。”
“班固也说过,法令是用来抑制暴力、扶持弱小的,目的是让人们难以触犯,容易避免。”
“咱来问你,朱小宝的行为是不是在抑制暴力、扶持弱小?是不是在为国家树立律法?又是不是在防范恶行?”
“文英豪罪恶滔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朱小宝何罪之有?”
“还是说,你的是非观已经扭曲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了?”
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但这些年一直勤奋好学,深知想要说服这些文人,就得用道理和事实说话。
一个没有学识的皇帝,是无法长久统治国家的。
臣子们可以浑浑噩噩、不学无术,但他朱元璋不行。
他要治理好这个国家,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自幼他没什么读书的机会,大字都不识几个,可登基之后,他每天都刻苦钻研学问,勤奋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举子。
黄子澄低下头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鼓起勇气说道。
“臣斗胆请问陛下,为什么要提前诛杀文豫章,而不经过三法司呢?”
“这样一来,文英豪的罪证如何彰显?又有谁能为其罪行作证?”
“简直胡闹!”
“放肆!”
“黄子澄,你眼里还有没有陛下!”
一时间,不少官员站出来指责黄子澄。
在那个时代,质疑皇帝是大不敬的行为,哪怕心中有疑虑,也绝不能如此公然质问。
大家都觉得,黄子澄平日里就目中无人,现在更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简直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黄子澄满脸委屈,愤愤然抬头说道。
“臣绝无此意。”
蓝玉却指着他,大声说道。
“你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黄子澄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他瞥了蓝玉一眼,冷哼一声,说道。
“微臣不敢质疑陛下,只是就事论事。”
“微臣甚至怀疑,有人故意袒护朱小宝,误导陛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说不定还存在杀人灭口的嫌疑!”
常茂听了黄子澄这番话,忍不住哈哈大笑。
“黄子澄!你说话别拐弯抹角,有什么就直说!你这意思不就是说陛下是昏君,随便听别人几句就会做出错误决策吗?”
黄子澄盯着常茂,冷笑道。
“开国公,您这是也认同陛下做了错误的决策?”
常茂双眼圆瞪,倒吸一口凉气。
这黄子澄真是伶牙俐齿,坏得很!
被黄子澄这么一激,常茂憋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道。
“你胡说八道!咱陛下是圣明之君,怎么可能做出错误决策?”
“可您刚才的话,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黄子澄不屑地哼了一声。
黄子澄此刻感觉自己威风极了,一个人就把整个朝廷骂了个遍,甚至还拐弯抹角地把皇帝也数落了一番。
他觉得这是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文人最看重的就是名声,为了名声,他们可以不在乎钱财。
黄子澄背着手,仰起头,四十五度角朝天,情绪激动地说道。
“臣恳请陛下,严明律法,将朱小宝依法处置!”
大殿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只有他的声音还在空气中回荡,久久不散。
过了一会儿,一名小太监匆匆从偏殿跑了出来。
今日本是黄狗儿当值,可他却冒着风险急忙赶来。
他走到朱元璋身边,俯身在朱元璋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朱元璋听后,脸色逐渐缓和,眼睛也越睁越大,仿佛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小声说道。
“传他们进来,把人带进宫!”
郑和连忙应道。
“遵旨。”
这一幕,让大殿里的百官都满心疑惑。
刚刚朱元璋还眉头紧皱,现在却突然神色缓和,眼神里还带着几分惊讶。
黄子澄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朱元璋下达命令之后,殿内众人都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中,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好奇。
陛下这是在搞什么名堂?
很快,一个箱子被宦官小心翼翼地捧进大殿,放在了大殿中央。
许多人都伸长了脖子,满脸狐疑地看着。
“那依您看,朱小宝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在为百姓做主,惩治恶人吗?”
“您如此坚持要严惩朱小宝,是在偏袒文英豪,还是对他心怀同情?”
黄子澄冷笑一声,说道。
“你少在这儿偷换概念!”
“朱小宝杀人是一回事,文英豪有罪是另一回事,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方孝孺却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两件事本就紧密相连,按照您的说法,如果抛开事情的前因后果,假设您黄子澄造反了,那我杀了您,是不是也算是犯罪呢?”
“单从杀人这个行为来看,确实是犯罪,对吧?”
“可要是因为您造反,我杀您就是为了伸张正义,尽忠报国,又何错之有?”
这两位在当时都是能言善辩的文人,此刻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相比之下,方孝孺的言辞似乎更胜一筹。
黄子澄被气得满脸通红,差点没把肺气炸,愤怒地骂道:
“你简直胡说八道!”
“本官一心为国,怎么可能造反?”
方孝孺却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
“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
“你!”
黄子澄气得胡子都跟着颤了起来。
周围的淮西勋贵们看到这一幕,不禁多看了方孝孺几眼,心中有些兴奋。
在这种时候,还真得拉拢几个像方孝孺这样的文人,用文人去对付文人,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反正这些文人都喜欢用道德来标榜自己,那就看谁能在这场道德较量中占据上风了。
这时,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开口了,声音低沉而威严。
“黄子澄,照你这么说,文豫章全家是咱杀的,那咱是不是也犯了罪?”
“黄子澄,你是不是也想杀了咱?”
朱元璋目光如炬,冷冷地盯着黄子澄。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不敢出声,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黄子澄战战兢兢地说道。
“微臣不敢!”
朱元璋接着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没错。”
“你饱读诗书,应该知道傅子说过,树立善念、防范恶行叫做礼。”
“禁止错误、确立正确叫做法。”
“班固也说过,法令是用来抑制暴力、扶持弱小的,目的是让人们难以触犯,容易避免。”
“咱来问你,朱小宝的行为是不是在抑制暴力、扶持弱小?是不是在为国家树立律法?又是不是在防范恶行?”
“文英豪罪恶滔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朱小宝何罪之有?”
“还是说,你的是非观已经扭曲到不可理喻的地步了?”
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但这些年一直勤奋好学,深知想要说服这些文人,就得用道理和事实说话。
一个没有学识的皇帝,是无法长久统治国家的。
臣子们可以浑浑噩噩、不学无术,但他朱元璋不行。
他要治理好这个国家,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自幼他没什么读书的机会,大字都不识几个,可登基之后,他每天都刻苦钻研学问,勤奋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寒窗苦读多年的举子。
黄子澄低下头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鼓起勇气说道。
“臣斗胆请问陛下,为什么要提前诛杀文豫章,而不经过三法司呢?”
“这样一来,文英豪的罪证如何彰显?又有谁能为其罪行作证?”
“简直胡闹!”
“放肆!”
“黄子澄,你眼里还有没有陛下!”
一时间,不少官员站出来指责黄子澄。
在那个时代,质疑皇帝是大不敬的行为,哪怕心中有疑虑,也绝不能如此公然质问。
大家都觉得,黄子澄平日里就目中无人,现在更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简直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黄子澄满脸委屈,愤愤然抬头说道。
“臣绝无此意。”
蓝玉却指着他,大声说道。
“你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黄子澄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他瞥了蓝玉一眼,冷哼一声,说道。
“微臣不敢质疑陛下,只是就事论事。”
“微臣甚至怀疑,有人故意袒护朱小宝,误导陛下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说不定还存在杀人灭口的嫌疑!”
常茂听了黄子澄这番话,忍不住哈哈大笑。
“黄子澄!你说话别拐弯抹角,有什么就直说!你这意思不就是说陛下是昏君,随便听别人几句就会做出错误决策吗?”
黄子澄盯着常茂,冷笑道。
“开国公,您这是也认同陛下做了错误的决策?”
常茂双眼圆瞪,倒吸一口凉气。
这黄子澄真是伶牙俐齿,坏得很!
被黄子澄这么一激,常茂憋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道。
“你胡说八道!咱陛下是圣明之君,怎么可能做出错误决策?”
“可您刚才的话,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黄子澄不屑地哼了一声。
黄子澄此刻感觉自己威风极了,一个人就把整个朝廷骂了个遍,甚至还拐弯抹角地把皇帝也数落了一番。
他觉得这是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文人最看重的就是名声,为了名声,他们可以不在乎钱财。
黄子澄背着手,仰起头,四十五度角朝天,情绪激动地说道。
“臣恳请陛下,严明律法,将朱小宝依法处置!”
大殿再次陷入一片死寂,只有他的声音还在空气中回荡,久久不散。
过了一会儿,一名小太监匆匆从偏殿跑了出来。
今日本是黄狗儿当值,可他却冒着风险急忙赶来。
他走到朱元璋身边,俯身在朱元璋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朱元璋听后,脸色逐渐缓和,眼睛也越睁越大,仿佛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小声说道。
“传他们进来,把人带进宫!”
郑和连忙应道。
“遵旨。”
这一幕,让大殿里的百官都满心疑惑。
刚刚朱元璋还眉头紧皱,现在却突然神色缓和,眼神里还带着几分惊讶。
黄子澄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朱元璋下达命令之后,殿内众人都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中,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好奇。
陛下这是在搞什么名堂?
很快,一个箱子被宦官小心翼翼地捧进大殿,放在了大殿中央。
许多人都伸长了脖子,满脸狐疑地看着。
ַhttps://mdlly.com/xs/2/2079/541794.htmlֻûhttps://mdlly.comܸʵĶ顣
ܰʾ س[Enter] Ŀ һҳ һҳǩ´μͽڴ˾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