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把惜薪司的太监砍了
就在张美人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元璋已经背着手,进了大院。
张美人顿时喜上眉梢。
宫里的太监和奴婢们纷纷恭敬地跪地请安。
“奴婢见过陛下!”
张美人也赶忙盈盈下拜,激动地说道。
“臣妾见过陛下。”
朱元璋应了一声,挥挥手让宫女和太监们退下。
他看了张美人一眼,边往前走,边说道。
“咱好久都没来你这儿了,朝廷事务繁忙,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你别往心里去。”
张美人连忙说道。
“臣妾不敢,臣妾理解陛下的难处。”
朱元璋走进中厅。
中厅的布置陈设简单朴素,和普通人家差不多,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说道。
“这春末还有些冷,屋里怎么不烧上无烟煤?”
张美人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道。
“回陛下,臣妾不怕冷,烧煤也是浪费。”
张美人这一犹豫,让朱元璋察觉到了异样。
郑和心领神会,很快出去,又很快回来。
朱元璋一个抬眸,郑和就明白他的意思,赶紧回禀道。
“回皇爷,惜薪司给张娘娘发放的无烟煤,确实少了一些。”
朱元璋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
“这些没规矩的狗东西,居然敢骑到主子头上了?把惜薪司的太监都拉出去砍了,换批人上来!”
张美人听了,心里猛地一紧。
郑和连忙说道:
“是,奴婢马上去办。”
待郑和离开后,朱元璋才看向张美人,动容的说:
“咱妹子走了之后,这后宫就没个能管事的人了,咱一个大男人,也没办法时时照顾到这里,才让这些没出息的东西如此放肆。”
“你也是,受了委屈怎么不找人给咱传个话?你还怕什么不成?”
张美人感动得眼眶泛红,哽咽着说道。
“皇爷,妾身不怕任何人,只是不想给您添麻烦。”
朱元璋听了,心里也有些触动,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
“这是咱给你准备的礼物,说是香水,擦在身上用的,之前一直忙,都忘了给你。”
“你试试,看喜不喜欢。”
张美人有些好奇地打开瓶子,一股浓郁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
“真香啊!”
张美人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显然喜欢极了。
“多谢皇爷,妾身喜欢!妾身太喜欢了!”
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沾了一些,抹在了脖颈、手臂上。
“皇爷,您闻闻。”
朱元璋凑过去闻了闻,突然感觉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冲动,眼中也燃起了火光。
“皇爷。”
张美人轻声唤道。
看着依旧美艳动人的张美人,朱元璋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
此时,天空依旧下着小雨。
帖木儿汗国的使臣们正在鸿胪寺休息。
而礼部的官员们则忙着清点帖木儿汗国带来的朝贡礼品,并将它们一一入库。
与此同时,礼部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让会同馆的通事翻译蒙古文的供奉朝书。
由于语言不通,明朝作为一个志在统御四方的大国,专门培养了一批通事,负责翻译蒙古、倭国、三佛齐、吕宋等非汉化国家的语言文字。
外交是个复杂的过程,朝贡的流程更是严格繁琐。
首先,对方要准备好勘和文书,一式三份,一份给边关,一份给朝廷,还有一份自己留存。
第一次朝贡后,后续的朝贡都会以这份勘和文书为依据。
下次朝贡时,便要在文书上详细填写朝贡礼品、随行人员等信息。
而且,明朝会让来朝贡的国家,在会同馆开市三天。
这期间,朝廷会指定本国商贾与对方的贸易使团交易。
若交易有利可图,朝廷才会考虑在边关开设贸易互市。
就因为朱元璋突然决定第二天一早召见帖木儿汗国使臣,礼部和会同馆的人便忙活了一整晚。
第二天凌晨,众人才将一切准备就绪。
昨晚还是细雨绵绵,今早却是晴空万里。
朝霞映红了天空,一轮红日缓缓从东方升起。
五更时分,中华门城楼上的大鼓被敲响,向全城报晓。
激昂的鼓声以皇宫正门为中心,如涟漪般向四周扩散开来。
紧接着,东西南北各条大街上的鼓楼也依次响起鼓声,一共分五波,要整整敲足八百下。
随着钟鼓声的回响,皇宫大门、皇城门户以及所有城市通道的门扉依次开启。
呜呜呜……
皇宫内响起鼓声和号角,这些号角由蒙古族的牛皮所制,发出的声音既深沉又哀婉,令人内心震动。
曾经这样的钟鼓声,只有不可一世的蒙古贵族才能享用,现在却成了他们的 “亡国丧钟”。
但对汉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乐曲罢了。
朝廷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表达对蒙古人的蔑视。
国朝的每一个外交举动,都要彰显大国礼仪,震慑番国。
外交无小事,礼部会把每个细节都把控到位,做到完美!
帖木儿汗国以太师迭力必失为首的使臣们,此时正单膝跪在皇极午门外。
午门缓缓打开,但开的只是侧门。
中门可不是外邦能随意开启和享用的,只有在祭祀山川、祖宗社稷等重大礼仪时,午门才会向大明天子敞开。
激昂的号角声中,五军都督府的所有军兵,都整齐地站在了奉天殿正殿之外。
李景隆一挥手,上千名军兵迅速散开,威风凛凛地站在了大理石广场的两侧。
接着,一群身着朱色飞鱼服的锦衣力士鱼贯而入,将奉天殿围得水泄不通。
“传使觐见。”
奉天殿内传来一声尖锐的传令声,这声音如潮水般,迅速传到了数里外的午门。
走在最前面的,是礼部郎中。
左右,则跟着会同馆的通译。
身后,是负责教导礼仪的礼部主事。
最后才是五名来自帖木儿汗国的使臣。
他们步伐整齐,每一步的大小都有严格规定。
过了午门,前面便是广阔的皇宫内城广场。
广场上,五军都督府的军兵们身姿笔挺,神情威严,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帖木儿太师迭力必失和其他四名蒙古人静静地环顾四周,眼前恢弘的场景让他们深深震撼!
张美人顿时喜上眉梢。
宫里的太监和奴婢们纷纷恭敬地跪地请安。
“奴婢见过陛下!”
张美人也赶忙盈盈下拜,激动地说道。
“臣妾见过陛下。”
朱元璋应了一声,挥挥手让宫女和太监们退下。
他看了张美人一眼,边往前走,边说道。
“咱好久都没来你这儿了,朝廷事务繁忙,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你别往心里去。”
张美人连忙说道。
“臣妾不敢,臣妾理解陛下的难处。”
朱元璋走进中厅。
中厅的布置陈设简单朴素,和普通人家差不多,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说道。
“这春末还有些冷,屋里怎么不烧上无烟煤?”
张美人犹豫了一下,笑着说道。
“回陛下,臣妾不怕冷,烧煤也是浪费。”
张美人这一犹豫,让朱元璋察觉到了异样。
郑和心领神会,很快出去,又很快回来。
朱元璋一个抬眸,郑和就明白他的意思,赶紧回禀道。
“回皇爷,惜薪司给张娘娘发放的无烟煤,确实少了一些。”
朱元璋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
“这些没规矩的狗东西,居然敢骑到主子头上了?把惜薪司的太监都拉出去砍了,换批人上来!”
张美人听了,心里猛地一紧。
郑和连忙说道:
“是,奴婢马上去办。”
待郑和离开后,朱元璋才看向张美人,动容的说:
“咱妹子走了之后,这后宫就没个能管事的人了,咱一个大男人,也没办法时时照顾到这里,才让这些没出息的东西如此放肆。”
“你也是,受了委屈怎么不找人给咱传个话?你还怕什么不成?”
张美人感动得眼眶泛红,哽咽着说道。
“皇爷,妾身不怕任何人,只是不想给您添麻烦。”
朱元璋听了,心里也有些触动,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
“这是咱给你准备的礼物,说是香水,擦在身上用的,之前一直忙,都忘了给你。”
“你试试,看喜不喜欢。”
张美人有些好奇地打开瓶子,一股浓郁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
“真香啊!”
张美人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显然喜欢极了。
“多谢皇爷,妾身喜欢!妾身太喜欢了!”
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沾了一些,抹在了脖颈、手臂上。
“皇爷,您闻闻。”
朱元璋凑过去闻了闻,突然感觉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冲动,眼中也燃起了火光。
“皇爷。”
张美人轻声唤道。
看着依旧美艳动人的张美人,朱元璋兴致一下子高了起来。
此时,天空依旧下着小雨。
帖木儿汗国的使臣们正在鸿胪寺休息。
而礼部的官员们则忙着清点帖木儿汗国带来的朝贡礼品,并将它们一一入库。
与此同时,礼部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让会同馆的通事翻译蒙古文的供奉朝书。
由于语言不通,明朝作为一个志在统御四方的大国,专门培养了一批通事,负责翻译蒙古、倭国、三佛齐、吕宋等非汉化国家的语言文字。
外交是个复杂的过程,朝贡的流程更是严格繁琐。
首先,对方要准备好勘和文书,一式三份,一份给边关,一份给朝廷,还有一份自己留存。
第一次朝贡后,后续的朝贡都会以这份勘和文书为依据。
下次朝贡时,便要在文书上详细填写朝贡礼品、随行人员等信息。
而且,明朝会让来朝贡的国家,在会同馆开市三天。
这期间,朝廷会指定本国商贾与对方的贸易使团交易。
若交易有利可图,朝廷才会考虑在边关开设贸易互市。
就因为朱元璋突然决定第二天一早召见帖木儿汗国使臣,礼部和会同馆的人便忙活了一整晚。
第二天凌晨,众人才将一切准备就绪。
昨晚还是细雨绵绵,今早却是晴空万里。
朝霞映红了天空,一轮红日缓缓从东方升起。
五更时分,中华门城楼上的大鼓被敲响,向全城报晓。
激昂的鼓声以皇宫正门为中心,如涟漪般向四周扩散开来。
紧接着,东西南北各条大街上的鼓楼也依次响起鼓声,一共分五波,要整整敲足八百下。
随着钟鼓声的回响,皇宫大门、皇城门户以及所有城市通道的门扉依次开启。
呜呜呜……
皇宫内响起鼓声和号角,这些号角由蒙古族的牛皮所制,发出的声音既深沉又哀婉,令人内心震动。
曾经这样的钟鼓声,只有不可一世的蒙古贵族才能享用,现在却成了他们的 “亡国丧钟”。
但对汉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乐曲罢了。
朝廷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表达对蒙古人的蔑视。
国朝的每一个外交举动,都要彰显大国礼仪,震慑番国。
外交无小事,礼部会把每个细节都把控到位,做到完美!
帖木儿汗国以太师迭力必失为首的使臣们,此时正单膝跪在皇极午门外。
午门缓缓打开,但开的只是侧门。
中门可不是外邦能随意开启和享用的,只有在祭祀山川、祖宗社稷等重大礼仪时,午门才会向大明天子敞开。
激昂的号角声中,五军都督府的所有军兵,都整齐地站在了奉天殿正殿之外。
李景隆一挥手,上千名军兵迅速散开,威风凛凛地站在了大理石广场的两侧。
接着,一群身着朱色飞鱼服的锦衣力士鱼贯而入,将奉天殿围得水泄不通。
“传使觐见。”
奉天殿内传来一声尖锐的传令声,这声音如潮水般,迅速传到了数里外的午门。
走在最前面的,是礼部郎中。
左右,则跟着会同馆的通译。
身后,是负责教导礼仪的礼部主事。
最后才是五名来自帖木儿汗国的使臣。
他们步伐整齐,每一步的大小都有严格规定。
过了午门,前面便是广阔的皇宫内城广场。
广场上,五军都督府的军兵们身姿笔挺,神情威严,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帖木儿太师迭力必失和其他四名蒙古人静静地环顾四周,眼前恢弘的场景让他们深深震撼!
ַhttps://mdlly.com/xs/2/2079/541684.htmlֻûhttps://mdlly.comܸʵĶ顣
ܰʾ س[Enter] Ŀ һҳ һҳǩ´μͽڴ˾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