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家卖你们没有的
小菜摊子开呀开,四兄妹上啊上学,日子按部就班又津津有味,云洁幸福的感喟:“真希望日子就一直这样一成不变地进行下去。”
日子一成不变是不可能滴,家里还有两个爱折腾的兄弟呢。
家属院买菜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好了自然高兴,但相应而来的问题是:买菜的人多了,需求也多,不但量要跟上,质也要提上来。
天越来越暖和了,庄稼地里,自留地里,甚至野外,大量的鲜菜陆续上市,各家吃菜的来源多了,势必流失小菜摊的客流,不能等客流少了再想办法弥补,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提前预料到,并找到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扩大品类。小菜摊,要卖你们没有的。
这个时候不缺菜了,缺的是水果。还得寻找水果批发市场。
现在大舅二舅就帮不上忙了,他们都是卖菜的。这难不倒四兄妹,周六中午卖完菜,兄弟俩顾不上吃饭,骑上车子就去了附近最大的一个集市,稍微远一点,骑车得半个小时吧,兄弟俩也是第一次,一路打听着去的。
这个集市叫做石马集,在城区边上,依托一个叫做石马街的商业区发展起来的集市,每逢四九开集,算是附近几十公里内最大的集市了。
集市规模大,品类齐全,散集也晚。一般集市在中午12点左右就开始撤摊子了,兄弟俩到石马集的时候,集市上正热闹呢。
两人在集市上逛了一圈,不愧是石马大集,啥啥都有,有沿街房,也有地摊,估计是沿街房常开,地摊定期开吧。有不少水果摊子。
云平买了两个糖火烧,两人一人攥一个,水果摊挨个逛了一遍。现时市面上有什么水果,大约多少价位,哪些是本地的,哪些是外地来的,兄弟俩嘀咕嘀咕,基本就有数了。
遇到好说话的水果摊子,愿意跟他们多说话的,云平就装作不经意间,问一句:“这么多水果,都是哪里来的?我怎么没见树上结着果子呢!”
这个时候,就有人跟哥俩说起水果买卖的进进出出,真是一言难尽啊。
云平云升两人发现,卖水果的老板有个共同特点,特别能说,也不知道这个统计有没有科学性,或是统计数据太少,不具备普遍性。
卖菜的多数都是老头老婆,一副孤陋寡言的样子,爱买不买。
卖水果的老板大多是青壮年,一般是两口子,热情地很,只要你走过,恨不得拿一个苹果塞你手里,话也多,有一种终于来人了,可有人跟我说话了的急迫感。
有点搞不明白。不管怎样,今天的收获很大,两人至少弄明白了进货的渠道,还有好几个选择呢。
明天正好周日,两人打算一人一辆自行车,轻装上阵,挨个去转转,有合适的可以带一点回来。
晚上回到家,几个人围坐在八仙桌前,复盘今天的石马集之行。
女人天生对热闹的买卖场所感兴趣,虽然云平很是克制地描绘了石马街和石马集的场景,云洁和连莲还是听得眼睛亮晶晶。
九巷批发市场就是个蔬菜批发市场,纵然也有卖美食的,但终究是蔬菜成山,没多大诱惑力。
但石马街,石马集,听起来就是一个大的商业区啊!
云洁激动地搓搓小手:“咱家的脸盆脚盆不够用的,搪瓷面盆被我打破一个,连莲马上要上小学了,得给她买个新书包,魏奶奶说要给连莲做个条绒罩衣,没有好看的扣子了......”
云升朝云平眨眨眼睛:“还有,云洁和连莲想逛街了,哈哈哈。”
云洁不好意思地笑了。
连莲大声说:“对啊,我想去逛街了,姐姐也想去,魏奶奶也想去,两个哥哥也想去。”
“可我们不是很快就要去省城玩了吗?省城不比石马街更好玩啊。”云平故意逗她。
“那可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
“就是不一样,去省城是一样,去石马街是两样!”
“连莲的意思是,本来是两份快乐,为什么要换成一份快乐呢!”云洁解释。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连莲也不好意思,自己笑了。
最终,云平拍板:“好,去石马街,此事提上议程,等过几天,天气再暖和一点,咱们挑个周日,全家去石马街采购物品,挣钱就是为了花嘛。花钱改善生活!”
云升说起在石马街观察到的卖菜老板和卖水果老板的区别,想听听大家有什么想法。
云洁很是惊奇,没想到云升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敏锐的眼光,竟能在纷乱的市场中,做出这样的结论。
这样仔细一想,几十年以来,卖菜和卖水果的,莫不如此。
既然下一步想要在连家小院增加水果这个品类,这个问题绝对是一个重点论题,搞明白这个问题症结所在,如何做水果生意,也就基本有思路了。
云平首先说出自己的思考:“卖菜的大多数是老农自家种的,数量不多、品类不多,卖不完的压力几乎没有,今天成熟今天卖,明天成熟明天卖。而卖水果的绝大多数不是自家地里出产的,是花钱进货的,水果价格高,进货成本肯定很大,卖货压力大。”
日子一成不变是不可能滴,家里还有两个爱折腾的兄弟呢。
家属院买菜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好了自然高兴,但相应而来的问题是:买菜的人多了,需求也多,不但量要跟上,质也要提上来。
天越来越暖和了,庄稼地里,自留地里,甚至野外,大量的鲜菜陆续上市,各家吃菜的来源多了,势必流失小菜摊的客流,不能等客流少了再想办法弥补,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提前预料到,并找到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扩大品类。小菜摊,要卖你们没有的。
这个时候不缺菜了,缺的是水果。还得寻找水果批发市场。
现在大舅二舅就帮不上忙了,他们都是卖菜的。这难不倒四兄妹,周六中午卖完菜,兄弟俩顾不上吃饭,骑上车子就去了附近最大的一个集市,稍微远一点,骑车得半个小时吧,兄弟俩也是第一次,一路打听着去的。
这个集市叫做石马集,在城区边上,依托一个叫做石马街的商业区发展起来的集市,每逢四九开集,算是附近几十公里内最大的集市了。
集市规模大,品类齐全,散集也晚。一般集市在中午12点左右就开始撤摊子了,兄弟俩到石马集的时候,集市上正热闹呢。
两人在集市上逛了一圈,不愧是石马大集,啥啥都有,有沿街房,也有地摊,估计是沿街房常开,地摊定期开吧。有不少水果摊子。
云平买了两个糖火烧,两人一人攥一个,水果摊挨个逛了一遍。现时市面上有什么水果,大约多少价位,哪些是本地的,哪些是外地来的,兄弟俩嘀咕嘀咕,基本就有数了。
遇到好说话的水果摊子,愿意跟他们多说话的,云平就装作不经意间,问一句:“这么多水果,都是哪里来的?我怎么没见树上结着果子呢!”
这个时候,就有人跟哥俩说起水果买卖的进进出出,真是一言难尽啊。
云平云升两人发现,卖水果的老板有个共同特点,特别能说,也不知道这个统计有没有科学性,或是统计数据太少,不具备普遍性。
卖菜的多数都是老头老婆,一副孤陋寡言的样子,爱买不买。
卖水果的老板大多是青壮年,一般是两口子,热情地很,只要你走过,恨不得拿一个苹果塞你手里,话也多,有一种终于来人了,可有人跟我说话了的急迫感。
有点搞不明白。不管怎样,今天的收获很大,两人至少弄明白了进货的渠道,还有好几个选择呢。
明天正好周日,两人打算一人一辆自行车,轻装上阵,挨个去转转,有合适的可以带一点回来。
晚上回到家,几个人围坐在八仙桌前,复盘今天的石马集之行。
女人天生对热闹的买卖场所感兴趣,虽然云平很是克制地描绘了石马街和石马集的场景,云洁和连莲还是听得眼睛亮晶晶。
九巷批发市场就是个蔬菜批发市场,纵然也有卖美食的,但终究是蔬菜成山,没多大诱惑力。
但石马街,石马集,听起来就是一个大的商业区啊!
云洁激动地搓搓小手:“咱家的脸盆脚盆不够用的,搪瓷面盆被我打破一个,连莲马上要上小学了,得给她买个新书包,魏奶奶说要给连莲做个条绒罩衣,没有好看的扣子了......”
云升朝云平眨眨眼睛:“还有,云洁和连莲想逛街了,哈哈哈。”
云洁不好意思地笑了。
连莲大声说:“对啊,我想去逛街了,姐姐也想去,魏奶奶也想去,两个哥哥也想去。”
“可我们不是很快就要去省城玩了吗?省城不比石马街更好玩啊。”云平故意逗她。
“那可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
“就是不一样,去省城是一样,去石马街是两样!”
“连莲的意思是,本来是两份快乐,为什么要换成一份快乐呢!”云洁解释。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连莲也不好意思,自己笑了。
最终,云平拍板:“好,去石马街,此事提上议程,等过几天,天气再暖和一点,咱们挑个周日,全家去石马街采购物品,挣钱就是为了花嘛。花钱改善生活!”
云升说起在石马街观察到的卖菜老板和卖水果老板的区别,想听听大家有什么想法。
云洁很是惊奇,没想到云升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敏锐的眼光,竟能在纷乱的市场中,做出这样的结论。
这样仔细一想,几十年以来,卖菜和卖水果的,莫不如此。
既然下一步想要在连家小院增加水果这个品类,这个问题绝对是一个重点论题,搞明白这个问题症结所在,如何做水果生意,也就基本有思路了。
云平首先说出自己的思考:“卖菜的大多数是老农自家种的,数量不多、品类不多,卖不完的压力几乎没有,今天成熟今天卖,明天成熟明天卖。而卖水果的绝大多数不是自家地里出产的,是花钱进货的,水果价格高,进货成本肯定很大,卖货压力大。”
ַhttps://mdlly.com/xs/1/1955/495523.htmlֻûhttps://mdlly.comܸʵĶ顣
ܰʾ س[Enter] Ŀ һҳ һҳǩ´μĶ½ڴ˾ٱ